保驾护航求学路,通学公交伴您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厦门公交集团紧密对接教育民生需求,创新推出通学定制公交、上课日高峰专线、周末灵活接驳线等多样化通学公交服务,有效缓解学生通学难题,减轻家长接送负担,助力校园周边交通治理,以实际行动支持厦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全市中学、中职及高等院校200个校区已配套626条公交线路及213个站点,其中多样化通学公交290条(通学定制公交268条、上课日高峰专线13条、周末灵活接驳线9条)。
其中通学定制公交旨在解决中学生的中长距离“点对点”快速出行问题,以“减站提速”的方式缩短通学出行时间,减少家长接送花费;上课日高峰专线则便捷串联多个社区与学校,弥补常规公交线网的盲肠薄弱区域;周末灵活接驳线可高效衔接地铁、BRT等大运量交通工具。
初中——保高峰,补短板
根据市教育局统计数据,2024-2025学年全市初中在校生17.2万人,相比上学年增加1.35万人。伴随初中在校生快速增长,部分学生跨片区中距离就学需求变化日益显著。
第一条上课日高峰专线——六中厦禾校区321路
湖里区和通社区背靠仙岳山,紧邻思明区和湖里区分界线,根据思湖片区初中划片方案,社区部分生源需划片至六中厦禾校区,社区学生仅能乘坐4路至“思北路口”站下车后步行约600米至学校,且需途经厦禾路湖滨西路口斑马线过街,高峰期客流压力大,学生过街时间长。为解决这一学生通学出行痛点,2017年2月,全市首条上课日高峰专线321路应运而生,线路往返七星公交场站与文屏之间,途经东渡二小、和宁路、东渡、眼科医院等站点,其中“眼科医院”站距离六中大门仅70米,缓解4路高峰期客流压力的同时,大幅缩短学生的步行距离,有效解决和通社区学生“通学难”问题。一转眼,321路已开通八年,线路走向相较开通时从未变化,默默成为六中学子的一代青春记忆。
相比321路开通至今从未变化,开通于2021年9月的308路则是历经多次调整,逐步扩大服务区域,线路开通初期首末站为太古生活区至金尚中学,方便金尚路沿线的林后、坂尚等村居学生往返金尚中学就学,后结合尚文实验学校投用及祥店社区生源变化,首末站由金尚中学延伸至尚文实验学校,并单向绕行祥店片区,同步调整发班时间,实现“一线串三校”的多校服务功能,串联湖里实验中学、金尚中学、尚文实验学校3所学校,弥补常规公交线网的学生出行空白区域。
上课日高峰专线除在岛内推行以外,亦深入辐射岛外偏远乡村社区。翔安区凤翔街道炉前、下后滨等社区学生因周边学校整合,学生往返新建的双十中学翔安附属学校通学不便。为解决这一通学难题,2023年9月翔安公交公司新增373路、374路2条上课日高峰专线,早晚高峰定时发班,契合学校作息时间,便捷方便社区学子往返学校。
2025年秋季新学期,海沧区新增305路、306路2条上课日高峰专线,方便华附实验中学、芸景实验中学2所初中学生往返周边社区。目前,全市已开通13条初中上课日高峰专线,服务全市六区15所初中。
第一条初中通学定制公交——十中杏林校区D30路
上课日的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集美区大学康城楼下已默默停着一辆定制公交车——D30路,驾驶员师傅与社区家委代表通力合作,为每一位上车学生“点名”,确保不落下一位学生。作为全市首条初中通学定制公交,该线路来源于康城、锦园等社区的多位热心家长与集美公交公司2020年夏天的多次气氛热烈融洽的座谈。
十中杏林校区位于集美区纺织东路,受限于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及铁路布设等因素的影响,学校门口仅有926路、937路2条常规公交线路,康城、锦园等社区的学生仅能乘坐杏前路常规公交至“内林”站后穿越两座天桥至学校,费时又费力。为减轻学生上学负担,集美公交公司广泛收集社区家长意见,精心设计线路走向、停靠站点及上车核验方式,并于2020年9月试运行首批初中通学定制公交D30路、D31路等4条线路,辐射康城、锦园、前场等社区,并途经杏前路高架桥,避行沿线辅道红绿灯路口,快速直达十中杏林校区南门,获得社区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纷纷点赞;线路于2021年3月正式开通。以十中杏林校区的成功案例为鉴,集美区已陆续在后溪中学、杏南中学、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等多所学校开通41条初中通学定制公交。
近年来,翔安区持续优化学校布局,翔安公交公司主动对接区教育主管部门,开通多条定制公交线路,方便偏远村庄学子便捷通学。2023年2月内厝镇鸿渐中学原址改造,学校临时跨镇街搬迁至马巷街道的过渡校区,为解决内厝镇蔡宅、东烧尾等偏远村庄学生出行问题,先后开通7条线路,便捷往返内厝镇主要村庄与马巷街道的过渡校区。2025年夏季新圩镇学校布局优化,翔安公交公司深入新圩镇各村庄,摸底学生出行需求,并协调e通卡公司进驻新圩学校为284名学生办理e通卡,用心用情,为民服务。2025年秋季新学期顺利开通8条线路,方便古宅、桂林等村庄学生往返新圩学校,保障村庄学生安全上下学。
2025年秋季新学期,思明、集美、翔安三区初中新增31条通学定制公交。目前,全市已开通97条初中通学定制公交,服务思明、集美、海沧、翔安四个行政区的23所初中。
高中及中职——推定制,促跨岛
伴随厦门市积极开展名校跨岛跨区域发展战略,多所寄宿制岛外高中先后投用,学生周末离返校跨区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第一所高中通学定制公交学校——一中海沧校区
周五夜间,当大多数上班族正在享受周末到来时,位于海沧区马銮湾新城西片区的一中海沧校区校门口,30多辆公交车呈一字长蛇阵有序停放,默默等待即将结束一周课程返家的一中学子。
作为名校跨岛发展的先驱者,一中海沧校区于2018年9月正式投用,因学校所处片区正处在马銮湾新城大发展时期,周边交通配套尚未健全,寄宿制学生周末离返校出行不便。在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的牵头下,海沧公交公司主动作为,自学校投用以来,每学年暑假及时对接校方及家委会,了解生源通学需求站点,根据需求站点“串点成线”,先后开通31条通学定制公交,辐射海沧区内及思明、湖里、集美、同安四区,方便学生周末离返校的同时,亦减少家长接送费用。除了马銮湾新城外,集美新城的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二中集美校区及同翔高新城的六中同安校区3所岛外新城名校寄宿制新校区亦开通51条通学定制公交,方便新城学子高效平安离返校。
除了岛外新城名校,厦门公交集团同样关注乡村新校区的学生出行问题。2024年9月,位于同安区祥平街道过溪村的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投用,为解决校区周边无公交通行问题,同安公交公司主动对接同安区住建和交通局和校方等单位,协调落实校区周边公交车停靠点,确保学生乘车安全,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陆续开通31条通学定制公交,辐射全市六区主要生源地。
2025年秋季新学期,岛外四区高中新增76条通学定制公交。目前,全市已开通171条高中通学定制公交,服务一中海沧校区、二中集美校区、六中同安校区、沧江高级中学等15所学校校区,有效促进名校跨岛跨区域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一条灵活接驳线——一中海沧校区384路
在做好高中通学定制公交服务的基础上,厦门公交集团主动尝试,结合学生主要出行时段,开通灵活接驳线,以“定时、定点”接驳地铁、BRT站点的方式方便学校师生换乘大运量交通工具。
2023年2月,在一中海沧校区开通全市首条灵活接驳线——384路,由一中海沧校区单向接驳地铁2号线东瑶站,为师生离校提供另一种快速出行的选择。2025年秋季新学期,基于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生源增加的情况,开通366路灵活接驳线,由学校直达BRT同安枢纽站,方便学校师生快速接驳BRT。
目前,全市已开通9条学校周末灵活接驳线,方便工商旅游学校、沧江高级中学、九溪高级中学等9所岛外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接驳校区周边地铁、BRT站点,持续构建“以地铁为核心,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高等院校——进校园,便出行
结合公交“六进”之“进学校”服务,2024年厦门公交集团先后在厦大翔安校区、厦门医学院2个校区新增、优化4条公交线路,深入校园内部。
其中,厦大翔安校区新增375路、376路2条校园内部环线,仅在学生主要出行时段运行,串联学校教学楼、宿舍、体育馆、实验楼及主校门等师生热门校区出行地。
厦门医学院调整902路、M15路深入学校内部,首末站由校园外围道路调整至宿舍楼下,缩短乘客步行距离的同时,调整后的线路亦可方便师生往返周边大悦城等商圈购物、软件园三期园区实习或换乘地铁、BRT等大运量交通工具。
厦门公交将持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公交地铁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利用常规公交运行灵活的优势,采取通学定制公交、上课日高峰专线、周末灵活接驳线等多样化服务形式开展公交“六进”服务之“进学校”,以实际行动护航莘莘学子的求学路,为推进厦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