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公交新闻

公交枢纽站AED捐赠仪式暨急救培训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厦门公交集团 发布时间:2021-02-27 15:57 浏览次数:13032次

近年来

公交车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驾驶员的健康

不仅关系到自身与家庭

更关乎城市的公共安全

图片1.png

图片2.png

2月25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股份)、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医院)三方携手,在新年伊始为市民献上暖心的健康“大礼”:在我市人流量庞大的两个公交枢纽站——第一码头站、会展中心站,设置2台由国贸股份捐赠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更好地保障公共交通领域从业者及广大市民出行安全,助力“爱心厦门,健康厦门”建设。

图片3.png

捐赠现场,厦心医护人员还为驾驶员们及民众进行了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

速:与猝死赛跑,筑牢织密急救网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如果能在“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图片4.png

面对猝死,在救护车到来前的时间里,公众需要自己开展急救。普及救护知识,增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成为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

图片5.png

出租车、网约车、公交等车辆驾驶员在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许多急救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救援参与者;同时由于职业特性,心血管发病率在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中尤为多发。提高驾驶员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后急救硬件水平,并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无疑能更好地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救:普及公众急救技能,推进护心战线前移

 “不敢救,也不知道怎么救”

“听过AED,但不知道在哪,也不会用”

这是许多人面对突发猝死事件的顾虑

可见,配备AED设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公众急救理念与水平。厦心医院AHA培训中心主任陈媛介绍,目前我国院外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仅不到1%,更令人忧心的是,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口比例不到1%,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0%-90%。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专科医院,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急救培训点之一,厦心医院积极发挥专科优势,携手社会各方,一方面努力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学习急救技能,一方面大力推进AED设备在公共场所的配置,提升市民生命安全保障设施。

图片9.png

去年6月及11月,厦心医院分别与国贸股份、市交通运输局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以党建为引领践行《“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并于“11.20心梗救治日”,启动针对我市4万名一线公共交通领域从业者的“安全行、始于心”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系列培训活动,首次将紧急医疗救护嵌入交通运输网,为民众出行提供再添一层“安全防护网”。

图片10.png

根据共建协议,厦心医院将针对市运输交通系统驾驶员开展一系列的急救技能培训和科普讲座,包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AED(自动除颤仪)使用等。希望通过面向公共交通承担者的急救知识普及,发挥双方专业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持续推进护心战线前移,为市民营造健康温暖的出行服务,助力“爱心厦门,健康厦门”建设。

救命神器AED

中国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人数接近400万人,相当于每天有约1万人因该疾病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90%发生在医院外,而我国抢救成功率不到1%。

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在发病最初4至6分钟,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和心脏除颤。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就会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的现象。作为非医务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急救设备,AED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在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时给予电击除颤,是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利器”。

因此,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的掌握和AED设备的使用亟待推广普及,从而切实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


上一篇:厦门公交集团组织召开2021年春运暨疫情防控部署动员视频会

下一篇:变身吧!湖里公交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