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公交新闻

六旬拍客和17岁少年,我与BRT的故事在继续

来源:厦门晚报 发布时间:2025-09-16 16:22 浏览次数:6次

作为中国内地首条高架快速公交系统,厦门BRT自2008年8月31日开通至今,已运营满17年,累计客运量突破15亿人次,是厦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image.png

六旬拍客:BRT是我的老朋友

今年64岁的赵国强是厦门晚报拍客,在本次老照片征集活动中,他提供了两张照片:一张是2008年拍摄的BRT施工图,另一张是2008年8月31日拍摄的BRT通车照。

赵国强的家在厦禾路建设大厦对面,他见证了BRT从打桩施工到开通运营的全过程。他记录了BRT几乎每一个变化,拍了上百张照片。“BRT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出行的首选,因为实在太方便了,又很准时。”赵国强说,他喜欢在BRT站台上拍照,“每次经过喜欢的站点时,如果是下午五六点,我都会停下来,拍夕阳下的BRT。”

image.png

17岁青年:看窗外的风景很特别

厦门BRT于2008年通车,与苏煜文同龄。苏煜文5岁那年,奶奶带他从快1路起点第一码头坐到终点厦门北站。“当时觉得BRT特别新奇,能在高架上开,看窗外的风景特别好,跟平时完全不一样。”后来,家人总是特意带他从起点站乘坐,“这样就能坐到第一排”。2014年的一天,6岁的苏煜文举起父母的手机,对准BRT快1路的车厢:白框的车门、可以开小窗的封闭式车窗。

从一个好奇的孩童成长为交通爱好者,苏煜文的照片和故事,成为厦门这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鲜活注脚。

image.png

厦门BRT在开通之初便创下三项全国第一:首条高架模式BRT、首条整合高架-地面-隧道-桥梁多种形式复合的BRT,以及首条开通即成网的BRT系统。运营规模从最初的3条线路、总长44.6公里,扩展至目前的8条快线、7座枢纽站,服务范围覆盖思明、湖里、集美、同安等主要城区,有效串联厦门北站、高崎机场、第一码头、前埔及周围的居住区、商业区及产业园区。

image.png

技术革新是厦门BRT保持领先的关键。自2017年首批纯电动车上线以来,至2025年已全面实现新能源化,拥有260辆纯电动车辆。2019年投用智能网联公交车,配备360度环视、智能踏板等功能;2022年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2024年成立BRT运营指挥中心,实现BRT集中调度,并开发“班次拥挤度分析”“SOC预警”等智能应用系统,持续提升运营安全与效率。

厦门BRT还表现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建设成本远低于地铁,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票价实行惠民阶梯计费,起步价1元/5公里(含),5公里后每公里0.15元,全程票价累计最高4元。目前以全市8%的公交运力承担了16%的客运量,骨干作用突出。2025年,厦金大桥BRT延伸段工程获批复,系统发展进入新阶段。

展望未来,厦门BRT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建设、优化线网运力配置,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及智能驾驶技术,持续推进快速公交系统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17年来,厦门BRT不仅深刻改变了市民出行方式,更成为中国快速公交发展的样板工程。这条“空中长龙”正以创新与效率,持续书写城市公共交通的新篇章。



上一篇:厦门市保集团喜获中国保安协会通报表扬

下一篇: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 助力服务再升级